曹峰教授莅临道学讲坛第二期

作者:张锋 时间:2022-11-19 点击数:

2022年11月18日上午,由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主办的“道学讲坛”第二期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曹峰教授主讲,主题为“万物生成:早期道家的四种推论”,中心主任刘固盛教授担任主持人与评议人。本次讲座采用线上会议的形式进行,肖海燕副教授、王闯副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姜守诚教授等参与讲座,几百位同道聆听了本次精彩报告。

曹峰教授在引言中指出宇宙生成论是每一种发达的古代文明都特别关注的问题,中国和古希腊的哲学家对此都非常关心。中国古代哲学中讨论宇宙生成比较多的是道家,而在早期道家的探索中,又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曹峰教授首先讲解了第一种重在追究万物发生的最终源头的“他生(创生)类型”。并将这种类型再细分为两个对子:不重发生序列的类型与重视发生序列的类型,强创生类型与弱创生类型。他指出这种统贯“生论”和“成论”的道家生成论还往往为道家的本体论、人性论以及历史观提供服务。

第二种是与万物构成基本元素有关的“相生类型”。重在描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动态的、循环的生灭系统,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其典型代表。

第三种是强调万物的生成其实主要依赖万物自身的动力,创生者的存在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以否定创生者的“自生类型”。

第四种与前三种有着密切关联,是前三种运动方式的重要体现,但又能深入前三种所不能触及的领域,即万物之生生变得僵化、出现衰落之后,如何打破局限,催生活力的“化生类型”。

曹峰教授指出“他生”重点在于万物生成的根源,“相生”重点在于万物生成的原理,“自生”重点在于万物生成的自发性,“化生”重点在于生成局限得以突破的可能性。这四种生成论均非自然科学意义上,但每种生成论的出现和运用,最终都是为了给人间的政治行为提供合理的指导,因此都属于功能型生成论。强调生成论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与功能,是道家生成论的最大特色,也是用过去的西学框架难以推导出来的中国哲学特征。

刘固盛教授对讲座进行了评议,他认为讲座立足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角,且以思想史的方法和视角讨论中国哲学;出土文献的恰当运用,对于过去一些认识不清、认识有误的旧问题有了重新理解;讲座提出了过去学界似乎未能重视的“黄帝创生论”,似可给熊铁基先生的“道教战国起源说” 提供重要证据;赞同对于《列子》类疑伪文献的恰当选择和利用的做法。在接下来的师生问答环节,大家踊跃发问,曹峰教授进行了耐心而精彩的答疑,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高校网站模板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