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阳举教授莅临桂子山史学讲堂
作者:黄祥雨 时间:2022-11-16 点击数:
2022年11月15日,“桂子山史学讲堂”系列讲座第十讲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举行。本次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本次讲座主题为“中国古代治理思想述要——在全球治理思潮兴起背景下中国先秦治理思想的主要流派、内容和意义”,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谢阳举教授担任主讲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固盛教授担任主持人。
谢阳举教授从国际“治理(governance)”思潮引入,指出治理理论的中国化要从中国“治道”传统中寻找根基,并强调“治道”的重要性。谢教授在接下来的报告中对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杂家的治理思想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谢教授将儒家治理哲学归为“王道”,他指出:儒家治理哲学的纲领是“以礼治国”;儒家强调礼制与德治相配合,突出道德自觉;儒家礼乐政治讲的是角色和责任论;儒家的理想是内圣外王,在道德的基础上缔造万世太平;儒家坚信缔造现实的美好社会是可能的;重视经世致用;儒家治理思想在制度实践上产生了极大影响。
谢教授将道家的治理哲学归为“道治”,他认为道家在治理上主要持“藏天下于天下”、因任自然、分层治理、推崇慈爱伦理、自正自化、亲近自然的观点。
墨家代表劳工阶级,持利他主义伦理观,墨家主张治理要从国情出发、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非乐。
法家持法化的政治哲学观,代表人物韩非总结了法、术、势,法家得道家“时变是守”的精神,主张变法,并强调国家和法治的必要性。
杂家主张综合治理,具有“以道德为归”的共同特征。管仲学派的主体思想是社会和国家治理思想,代表东方法家;强调民心、民力、民利,堪称古代民本主义代表;阴阳、五行观念在《管子》中首先合流。《吕氏春秋》“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有明显的基于差异而统一的思想。
在报告最后,谢阳举教授对我国治道传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殷切期望。随后,刘固盛教授进行了简要点评,他指出谢教授的报告立足学术前沿,中国传统治道中的“天下”观具有世界性和现代价值,报告对诸家治理思想进行了精到的理论概括和提升,有利于传统治理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之后,线上观众就报告的相关内容与谢阳举教授进行了互动与交流,气氛热烈。至此,“桂子山史学讲堂”前沿系列讲座第十讲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