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的田野考察,师生们上午参观了纪念汉代著名中医张仲景的医圣祠,知晓了南阳全真道士在管理医圣祠的过程中,与医林会馆以及民间医圣爷崇祀的历史,进一步理解了道教与地方精英和社会互动关系的性质。下午师生们赴南阳市社旗县赊店镇参观了山陕会馆,实地考察了明清以来商业会馆的宗教崇祀体制,以及宗教信仰在明清商人组织、商业活动和交易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影响力。
上午,师生一行参观了南阳医圣祠。
医圣祠位于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是东汉医学家、中华“医圣”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医圣张仲景祭祀”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
医圣祠坐北朝南,是一组具有汉代艺术风格的建筑群,祠院整体建筑布局严谨,中轴对称,精巧别致;伫立的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主要景观建筑有:张仲景墓、春台亭、秋风阁、行方斋、仁术馆、六碑亭、十大名医塑像群、东西碑廊、汉阙等20余处。馆藏器具文物104件(套),古籍书刊文献1万余册。
医圣祠始建于何年已无确考,唐宋时期规模在200亩左右。明洪武年间修南阳城时拆毁,仅余墓址和小院子。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明藩唐王和地方儒医共同捐资在仲景墓畔重修了医圣祠。后几经修建,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祠田达到680亩规模。1929年,军阀石友三拆毁了祠园的大部分建筑。1935年,以章太炎、陈立夫、焦易堂为首的99位当时中国文化界、中医界名人联合发起倡议,重修南阳医圣祠。至1959年后维持到目前18亩的规模。
下午,师生一行考察了南阳市社旗县赊店镇的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是当年寓居此地的山西、陕西二省商人集资兴建的同乡会馆,因馆内敬奉关公,故又名关公祠。是一座商业会馆类建筑与关帝庙建筑完美结合的古建筑群,是山、陕两省商贾联乡谊、祀神明的处所。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竣工,共历六帝13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道光年间曾改称“鼎元社”,1923年复称“山陕会馆”,是全国会馆中唯一得到慈禧御笔之宝的民间商会建筑(慈禧御笔亲书“龙”“虎”二字)。
山陕会馆坐北朝南,南对当年最繁华的瓷器街,北靠五魁场街,东邻永庆街,西伴绿布场街。整体建筑分前、中、后三进院落。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有:琉璃照壁、悬鉴楼、石牌坊、大拜殿、春秋楼。两侧相陪建筑有木旗杆、铁旗杆、东西辕门、东西马厩、钟鼓楼、东西长廊、腰楼、药王殿、马王殿、道坊院等。其中春秋楼及其附属建筑于咸丰七年(1857年)为捻军所焚,现存建筑152间。其建筑集宫殿、庙宇、商馆、民居、园林建筑之大成,既雄伟壮观、雍容华贵,又玲珑秀丽、典雅有致。
据讲解员李女士介绍,山陕会馆的主要作用有:团结秦晋地域的商人和众多的行业商,在互通商情、维护同乡和同业商人利益、调解商业纠纷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五个多世纪里,山陕商人的贸易活动,把山陕两地经商的历史、经商的智慧、经商的艺术推向了极致,山陕商人的魄力之大、足迹之远、财富之巨,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