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9日下午,由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主办的“道学讲坛”第五期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杨立志教授主讲,主题为“明代武当山生态保护述论”,付海晏教授担任主持人与评议人。本次讲座采用线上会议的形式进行,刘固盛教授、肖海燕副教授、王闯副教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汪桂平研究员、宋学立副研究员、四川大学张崇富教授、欧福克副研究员、云南省社科院萧霁虹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蔡林波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张全晓教授、长安大学刘康乐副教授、齐鲁工业大学秦国帅副教授、上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祝逸雯老师、清华大学陶金老师等众多学界同行一同参与。
杨立志教授于讲座伊始介绍了研究缘起,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与美国国际易经研究会联合主办“道家道教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在会上提交论文《试论道教生态智慧与生态保护实践——以武当山道教生态保护史料为中心》(见刘固盛主编《道家道教与生态文明》一书),阐述了十多年来对武当山道教生态保护理论和生态保护实践的研究心得,该论文也受到熊铁基先生《洞天福地是神仙思想发展的产物》等文章的启发。
随后,杨立志教授从三个方面对“明代武当山生态保护”进行了讲解。
首先是“明代以前武当山的生态环境”。作为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洞天福地之一,武当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直受到历代道士和帝王官吏的重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引《荆州图记•附记》、《隋图经》和五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关于武当山绮丽风光的记载表达了道门中人对美好自然环境的追求。宋代《真武出相戒杀图》和《太上说真武妙经注》要求奉祀玄武者不食、不伤动物,元代《玄天上帝启圣录》宣扬重生护生、合理放生,《玄帝圣记》中的玄帝是滋生万物、救护群品的天神。元代道士刘道明撰《武当福地总真集》,特别注意描写其自然景色,用相当篇幅记载了武当山的峰岩涧谷、潭泉溪池及仙禽神兽、奇草灵木等生态环境。
其次是“明代保护武当山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明代是武当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明帝不仅修建了九宫八观等道教建筑群,而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武当山的生态环境,如编印道书(杨教授认为《正统道藏》乃任自垣主编,而非天师张宇初兄弟),倡导热爱生命、善待万物等道教神话;强调不得破坏山脉水脉、砍伐圣山树木,保护山中动物、植物不受人类活动侵扰;颁布敕谕,置立石碑,保护武当山山场,把砍伐竹木、开垦坡地的行为定为违法;派驻军队,常川修山,明代200多年间,均州守御千户所5000多名正军、余丁常驻武当山,修筑了防止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的生态保护工程;植树造林,涵养水土,有意识地在全山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使武当山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杨教授还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武当山考察的实际经验,解释了明代帝王诏书中常出现的“修山”问题。他认为,布满全山的挡土石墙,就是“修山”的实际例证。这种大规模的生态保护工程,不是三年两载所能修建的,也不是个体农民自发的偶然的行动。这是有长远的科学规划,有高度组织化的人群精心施工的生态保护工程。只有明代均州守御千户所的5000多名正军余丁世世代代的劳作,经过二百多年的努力建设,才能垒砌起来。挡土石墙可减缓水流自上而下的冲击,防止山体滑坡、保护宫观建筑;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倒伏的树木被山洪冲到山涧中,保护朝山进香的神道、沟渠、桥梁畅通。
最后是“明武当山生态保护的现代启示”。杨教授认为明代保护武当山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及实践活动,反映了道法自然、善待万物;保合太和、天人合一;常善救物、助天生物等思想,这种思想对现代人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界所有生物和睦相处、和谐共存的理想家园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付海晏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评议。他认为讲座内容丰富、图片精美、极具吸引力。关于明代史志中“修山”一词所作的史料解读和实地考证,令人信服、敬佩。讲座主题对于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在接下来的师生问答环节,大家踊跃发问,杨立志教授进行了热情而精彩的答疑,本次讲座圆满结束。